top of page

不教的「教」

已更新:2023年9月16日



教仔學堂︰父母身教 不教的「教」


學校和家長都希望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為孩子做好準備,作為家長責無旁貸,大家都努力地讓孩子食好些、住好些、學好些,但當生活舒適了、孩子矜貴了,他們的自理能力、社交能力、與人合作能力、抗疫能力、專注力、耐力是否足以應付未來的挑戰呢?


後天可否改造固執?

隨着社會進步,教育不單要與時並進,今日的教育甚至要高瞻遠矚,才能讓學生學以致用,成就孩子的未來。 教育是非常重要,但教育不只是學校的工作和責任,家庭和學校都是孕育孩子成長的搖籃。


許多研究指出,孩子具有天賦學習能力,嬰兒不用成人刻意地教和合作已經會運用天賦的感官去探索、接收周圍環境的訊息,並逐步學會與環境互動。經常聽到家長其中一方埋怨孩子的固執、難教!究竟後天的教養能否改變孩子的性格?今期我想同大家從實際例子探討「不教的教」----把握和利用生活中忽略的細節教導孩子,如何從家庭教養開始及早為孩子的學習做好準備。


觀察、模仿是孩子喜歡的工作

孩子天生非常敏感,他們很容易意識到身邊的人和事,儘管他們的發展未完全成熟,也懂得運用天賦能力與環境互動,這就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求生本能。雖然每個孩子都有不同性格、學習模式、發展速度,但大部份小孩喜歡模仿成人的言、行,包括飲食習慣和嗜好,在學校的娃娃角,就是最好的試煉場地,老師經常都會聽到及看到小朋友扮演家中不同人物的角色;一位三歲的孩子會因為爸爸喜歡跑車而能分辨出及說出不同車輛的型號及特徵;一位兩歲孩子用手指在一本長方形圖書上畫來畫去,扮成人回覆短訊;最經典的一幕是一位三歲的孩子看見在玻璃窗外的蝴蝶,他用兩隻手指不停重複開合的動作,就像成人用兩隻手指在觸感螢幕上放大物件的情景;以上例子正好說明了「身教」的威力,如果家長好好運用孩子的觀察力,身教將會成為最有效的「不教的教」。


從生活中矯正行為

記得多年前有一位兩歲幼兒經常用雙手推同伴,後期與家長了解後發現原來爸爸工作很忙,很少機會與孩子溝通,但每日孩子都看見爸爸用雙手推向牆來鍛鍊手力,孩子他只是模倣動作,當然不明白箇中原因。當爸爸知道兒子的做法會對其他人造成威脅或危險,在爸爸引領孩子在家一起做運動,之後他再沒有出現推人的行為了。從這例子看到親子溝通和合作亦非常重要,從孩子行為的背後原因出發一定可以找到正確的處理手法,並且誘發孩子在生活細節上正向學習。


生活化培養合作能力

另一例子是有關管教理念問題,有些家長以為,刻意不設框架,好讓孩子盡情發揮就可以培育孩子的創意。事實上,隨性教養的孩子會好易養成強烈的自我中心,只做自己喜歡的事,不懂得與人合作,可能會在不合適的場合,做出或說出不恰當的言、行。到展開群體生活時較難與人合作、遵守社交禮儀及遊戲規則等。有時候孩子會因為未能掌握什麼時候或情景可以自由發揮,會做出破壞秩序的行為,有時甚至會大哭大鬧做成尷尬的情況,所以家長應該從小在生活中培養孩子學習基本禮儀、尊重自己和身邊的人,日後才會懂得與人合作。


教養孩子是一家人的事

其實,教養孩子是一家人的事,應該用嚴厲,還是自由寬鬆的態度教養孩子?好多實例證明過寛、過嚴對孩子都有機會造成負面影響,大家可能覺得中庸之道好難掌握,什麼時候要寬?什麼時候要嚴呢?教養孩子不應該只放眼於某個人的言、行或態度,家中不同成員有不同性格、長處和缺點,都是孩子學習的對象。雖然孩子未明白長處和缺點,但他們都會感受到、認識到身邊各人的態度、習慣、語調、用詞,(就是俗語所講識得睇人的眉、頭、眼、額做人),並會從中學會與不同人相處的態度。能否增強孩子的抵禦和保護自己的能力,甚至敢於面對不同的挑戰,就要靠家庭這個強大的後盾!


生活化培養適應能力

嬰兒期的幼兒由於未發展口語表達,有規律、有秩序的生活不單可以為幼兒帶來安全感,更可以讓照顧者容易察覺嬰兒身體有否出現任何問題,但隨着嬰兒成長,生活總不能一成不變,家長應該如何協助幼兒面對改變?有規律的作息,是可以有助生理健康發展,但不一定要單一的照顧者,有時太倚賴家中某一位照顧者對成人和嬰兒都不是好事,家人應該分擔照顧嬰兒的工作才可以令幼兒不完全倚賴某一個人,讓幼兒學習從聲音、語調、表情中學習掌握與不同人互動,從不同的角色中學習群體生活,孩子會從家庭生活中學會與人相處的態度,所以這些都會成為孩子將來的處世之道。


從家人的相處學會關顧

很多家庭的成員為了教養孩子持不同看法,各走極端或者互相埋怨、指責其實都是不必要的。我想向大家推薦双美生活文創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我的冠軍家庭」這本故事圖書,它既適合孩子看,更適合一家人閱讀,內容正好帶出家庭成員有不同的特徵、性格、缺點,但最後發現一家人都是互相關愛的。記得有一次巡課時,見三位小朋友在語文區角寫字,其中一位幼兒正發展Emerging writing ,嘗試用字母拼音書寫心中所想,第二位幼兒直言他串錯字,第三位幼兒立即勸阻第二位幼兒並說:「你咁樣講佢會好唔開心㗎!」其實三位幼兒都沒有錯,不過第三位幼兒輕輕的一句話就化解了同伴的尷尬,化解了一場可能發生的衝突,真心欣賞這位幼兒做到關顧別人的感受。後來與這位幼兒的媽媽交談就明白原來他們一家都充滿愛,彼此關心、欣賞,才會教養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孩子。


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自信

最後,想分享幼兒學習上廁所的問題,學習上廁所本來是幼兒成長的一個里程碑,代表幼兒已經擁有自我控制能力。以往入讀K1幼兒班三歲幼兒一般已經能夠自行上廁所,就算上學大約兩個月就已經不再需要尿片,但近年發現越來越多幼兒升到低班仍然穿着尿片/片褲,解究原因發現原來家長覺得孩子遲早都會上廁所的,所以不刻意去改變,其實除咗個人衞生問題,這個想法會讓幼兒覺得自己仍是嬰兒也會影響學習獨立、自主和自信。


結語:家長是孩子學習對象

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他們的天賦是需要家長適當的培育和發揮。孩子的學習不僅是讀書和寫字,而是全人的學習和發展,學習也不僅局限在學校生活,畢竟上學只佔生活很短時間,因此家長的身教才是孩子最大的學習對象,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家長培養正向、與人合作、具備適應力、關顧及尊重別人、獨立、自主和自信的孩子。



宏福中英文幼稚園、宏福幼稚園宏福幼兒園

陳嘉敏總校長

4/11/2022


註:已於媽媽寶寶雜誌第415期,2023年3月刊登


bottom of page